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最早由古希臘醫生希波拉克底提出,認為體液有4種類型, 分別為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血液性質各不相同, 血液有乾燥的性質 黏液有冷的性質 黃膽汁有熱的性質 黑膽汁有漸溫的性質 希波拉克底之後古羅馬醫生蓋倫將體液說發展成氣質學說 一個佔優勢的體液會決定一個人的氣質, 蓋倫將體液以不同的比例進行組合並得到了13種氣質類型 不斷發展,最終得到我們所知道的4種氣質類型。 多血質:  活潑好動,反應迅速,熱愛交際,能說會道,適應性強, 但穩定性差,缺少耐性,見異思遷。 例如 孫悟空 偉小寶 黏液質:  安靜穩重踏實,自制力強,話不多,表現出內傾性, 但是可塑性差 有些死板 例如  沙悟淨 抑鬱質:  孤僻,敏感,多愁善感,不善交往,適應能力差 例如嬌嬌柔柔的 林黛玉 膽汁質: 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表裡如一,剛強,但是暴躁易怒,感情用事, 好衝動 例如 張飛 黑旋風李逵 大家是否再找自己是符合哪個類型,然後...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高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分為7個部分 1. 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特性,喜歡獨立解決問題,且不喜歡和別人雷同。     這就使得他們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甚至奇怪。 2. 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追根究底,願意接受新事物。 3. 有廣泛的興趣,廣博的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並且善於將不同來源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4. 在工作中講求條理性,準確性與嚴格性。 5.有豐富的想像力,喜歡抽象思維,對智力活動和冒險遊戲有廣泛的興趣。 6. 有豐富的幽默感,有卓越的文藝天賦。 7.有堅定的意志,可以排除外界干擾而長時間專注於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中。 高智力是高創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要有高創造力一定有高智力, 但是高智力也不一定有高創造力。 高創造力需要 意志力 責任感 勤奮 興趣 等的綜合表現 愛迪生就是有高創造力 ,但是他發明電燈也經歷過1千次的失敗。 「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未來人才,必備4大關鍵能力 布朗芬布倫納 的高創造力發展研究與啟示 1. 鼓勵...

霍華德·加德納的 多元智慧理論   加德納以他的多元智慧理論而聞名全球教育界,這一理論在1983年出版《智力的結構:多元智慧理論》一書中第一次作了詳細闡述。在書中,作者首次提出人類有著完整的智慧“光譜”。這一論斷突破了傳統智力理論的假設: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可採用單一的、量化的智力檢測手段來測量人的智慧。經過多年的研究,加德納逐漸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明確提出人類存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將人類的智慧類型分成8種,分別是:   1、言語—語言智慧(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聽、說、讀和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認交流的能力。   2、音樂—節奏智慧(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   3、邏輯—數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正常的意識狀態 1. 控制化的意識狀態  比如說上課沒有打瞌睡,專心的在聽課 2. 自動化的意識狀態 個體並沒有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不需要意識過多地參與,也把活動較好的完成。 比如說 邊開車 邊聊天 邊聽課 邊寫筆記 這就牽涉到熟悉程度 3. 白日夢狀態 4.睡眠狀態 非正常狀態 是由 毒品 酒精 或者催眠 所...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心理理論是只 兒童對信念、願望這一類基本心理成份的理解 是個體對他人的心理狀態及其他人行為關係推理或認知 通過一定的推測預測到他人想什麼或做什麼 並解釋別人為什麼這麼做'、這樣想 它往往要求一個人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考慮對方有什麼樣的意圖 例如 一個老人 對小孩子說 : 妳能把那杯水給我嗎? 小孩子只說能 而沒有任何動作 那代表小孩子就沒有理解老人的意思 而另一個小孩 在心理想 原來對方表式需要水的願望 小孩子說: 能把水拿給他 這樣子可以說第2個小孩子有一定的心理理論 所謂錯誤信念任務 當小孩子看影片時 影片的主人翁把洋娃娃放到正方形的盒子裡就走了 而另一個人把它拿到圓形的盒子裡 然後問小孩子 主人翁回來的時候會在哪找她的洋娃娃 回答 圓形 代表它沒有理解。 回答 正方形  代表小孩子知道主人翁不知道實際情況 而去找正方形,那小孩子就俱備了心理理論 ______________ 比如說一個女孩子很溫柔地跟她男朋友說 親愛的...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伊比鳩魯(Epicurus)說: 「造成妳痛苦的原因不是發生在妳周圍的事,而是妳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如同ABC理論的核心觀點: 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誘發事件 B(belief)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信念 C(consequence)代表繼這一事件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 非理性信念 : 1.人絕對要獲得周圍的每一個生活中,自己所看重的人的喜愛和讚美。 2.人在各方面都必須是能力十足,完美無缺。 3.有些人是敗壞的,邪惡的,應該接受嚴厲的懲罰。 4.當事情不如意時,是自己不能控制和支配的外界環境因素所致。 5.現實中的困難和責任無法面對只好逃避。 6.對一生的每個問題,都應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會痛苦一生。 7.人應該找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依賴。 8.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是現在行為的決定因素,過去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 9.人應該為別人難題與困擾而緊張或煩惱。 提生情緒智力 EQ : 學會幽默能夠減輕...

標籤

總網頁瀏覽量

Translate

Popular Post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