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2013年看完《股市大贏家》後,峰仔就再買了《股市大贏家Ⅱ》,這本書在我書架擱了二年後,最近總算讀完,如同前書,這也是本少見的股市好書,而且還是國人所寫。但不同於前書的,是本書分享了更多的具體操作手法。
不過,作者是股票專職人,習於短線操作股票,但峰仔本身並不喜觀整天盯盤的短線操作。話雖如此,本書在中長線的操作上,仍有許多好的見解與操作手法。舉例來說,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60日線的重要性,但60日線已更偏向中長線的參考,所以我說,書中還是有許多觀念適合中長線投資者閱讀。
峰仔在1998年,當兵退伍後開始買賣股票,早年我也是巴菲特的忠實信仰者,甚至買了他老師葛拉漢的經典著作《葛拉漢論投資》,然而時間久了,發現賠多賺少,甚至買到地雷股《雅新》,從此之後,我慢慢體會到,價值投資在台灣股市會死得很慘。特別當巴菲特被比亞迪套牢後,我更確信價值投資在華人社會玩不轉,主因是不論中國或台灣,股市法規的健全度遠不如美國。
也因此,近年來我慢慢偏向技術派的操作,再搭配上基本面的判斷,方式一改,就開始有了斬獲,也因而愈做愈順手。最後,以下是峰仔整理出的114個重點:


1、本益比低的個股,可能意味著後市比較不被看好。此外,大盤漲勢剛形成時,本益比高的股票,常漲得比本益比低的股票多。
2、一般人很難取得基本面的第一手資訊,加上技術面總是領先基本面,所以我愈來愈偏重技術面。
3、60日線之所以遠比55日線好用,是因為大部份人都用60日線來看趨勢,而不是用55日線。指數在大漲過後跌破60日線,代表這60個交易日來買進的人從賺錢到賠錢,投資人開始不安,這是多頭行情反轉的警訊,這時候就該減碼。
4、以60日線做為買進的原則,在盤整時常讓我們買高賣低,但在股價走波段漲勢時,卻會讓我們大賺。
5、股價創新高後,該強不強,又跌破突破前的高點,則應減碼。
6、就像《股價趨勢技術分析》所說,趨勢包括「漲勢」「跌勢」「盤整」,這三者通常都傾向於繼續發展。
7、及早發現股價的重大轉折,並在有把握時大手筆進出,至少要隨著漲勢的逐漸明朗而逐步加碼。
8、股票下跌,投機客認為,這支股票有少數人知道但你不知道的問題,應該迅速出脫。然而,價值型投資人在評估基本面沒有變化後,不但不會賣,反而會逢低加碼。
9、經過我的觀察,短線較長線能賺到錢,不僅是因為經濟的長期趨勢比群眾心理更難預測,也是因為短線時我們會提高警覺。像凱因斯就認為投機比投資安全,因為投機者知道自己在冒風險,而投資者不知道。
10、做長線時,如果短期股價不理想,我們也常會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即使做錯了,也不會去修正。
11、我們被套住後,最大的問題不是不一定能等到解套,而是就算等到了,也浪費了許多機會成本。
12、不是等懂了才去做,而是從做中去懂。先進場練習,不但能培養臨場反應的能力,也較能發現另類的方法。就算一定要學,也只須先了解大原則,而不要學太細節的東西。
13、專家不見得高明。比如說,他們看好後市的理由,只是寄望於除權息行情、年底法人作帳行情或選舉行情。在心態上要及早從市場名家的膜拜者提升到超越者,當我們還很青澀時,難免有模仿的對象,但模仿是為了超越。
14、一旦和別人走得太近,常被同化而做了違反自己判斷的事悄,或是受到遊說而導致猶豫不決,以至於不能果斷地交易。
15、做股票要成功,不見得要預測得很準,而是要修正得很及時。如果我們善於做修正,在做預測時會更有恃無恐,而比較敢出手。
16、雖然聽明牌有時也會讓我嘗到甜頭,但之前報得很準的人又來報明牌,我往往深信不疑而且還買更多,但只要一次失靈,就把之前從他那裡聽明牌賺的錢都吐回去。長久下來,我發現自己選股的績效其實比聽明牌好很多。
17、自己研究出來的明牌即使在剛開始的績效較差,但也比聽明牌來得有價值。因為前者的每個過程你都親自參與,而後者只是在碰運氣。
18、散戶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事情,而要站在中大戶的立場。
19、效率市場的另一個基本假設是,情報會即時公開,但事實上在股市,相關訊息很容易被隱藏,買賣雙方存在著資訊不對稱。
20、公司的內線人士握有重大利多時,會在多家券商透過人頭戶分散買進,也會先發佈公司的利空消息來壓低進貨價,而在沒有利多時,則會製造假利多,或誇大營運數字來坑殺法人。此外,也會透過假外資來吸購自家股票,引誘散戶跟著進場。有時,內線人士因自家公司營運變得艱困而無法出貨時,則會利誘法人操盤手用公款來承接他們丟出去的籌碼,再付佣金給操盤手。
21、我們可以鎖定在低檔連拉二支漲停板的股票,這通常是急切的內部人買盤,我們也可以審視經紀商進出表,觀察買盤連續好幾天集中在某些券商的個股,這樣也可以嗅到大戶吃貨的踨跡。
22、手上沒有股票或持股一開盤就跌停鎖住的投資人,雖然政策禁止平盤下放空股票,但還是可以拋空期指。
23、長期以來,我運用漲跌停板來操作股票一直很順手。當領先大盤漲停的股票,如果漲停價委賣的張數不多,那我會在漲停價的下一檔時就去追,尤其是當單筆成交量出現大單時,如果漲停價委賣的張數很多,等漲停價掛出的張數被消化得差不多時,我也會買。
24、我會不定時把畫面跳到個股漲跌幅排行,從當天走勢最強的股票中過濾它們的線型,這有點像我們在KTV,常從點播排行榜中選歌。尤其當大盤在大跌或久盤後出現第一根長紅時,由於後市看漲,我當天盤中會更頻繁地巡視漲跌幅排行。
25、個股之間可以用線形和盤勢分出優劣,線形類似時,盤中先漲停的比後來才漲停或沒漲停的強,跳空漲停的比開高拉漲停的強。做比較時,我通常先會看大盤的位置。
26、帶頭上漲的股票之所以漲停,有可能只是它的個別利多,而不是整個類股的利多,甚至有可能是其它同業的利空。
27、操作指數難於買賣個股,指數很難找到比較對象,然而個股走勢分歧,一經比較就高下立判。
28、即使在今天,我也抓不準某檔股票在未來一個月內的相對高價,我擅長的是在漲勢或盤整中,對自己的持股不停的汰弱換強。我也體會到股價的莫測高深,只有在頭部或底部出現一段時間後,我才有後見之明,不過,這已足夠讓我在市場上賺錢。
29、「操作自己熟悉的股票」沒有什麼不對,但這個觀念會阻礙我們熟悉更多的股票。我們熟悉的股票可以只有幾支,也可以有好幾百支,熟悉的股票愈多,不代表持股的家數就要愈多。差別在於每個人的格局和勤奮程度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否擁有一套系統化的方法。
30、我驚訝的發現,換股操作得愈積極,會漲的股票似乎會自己跑來找你。
31、買進股票的時機比價位更重要,我要買的是股價最會漲的那一段,而不是因股價便宜就買起來等。
32、我重視賺錢的效率,奉行『漲久不如漲快』。在多頭市場,並非某支股票總共讓我賺了多少錢,而是『在多久的持股期間內,帶給我多少的報酬率』。如果我能持續抓到漲得更快的股票,雖然我只賺到過手股票中最多漲幅的一段,但把每一段利潤加起來,相當於我持有的股票漲得又快又久。
33、在積極換股的模式下,如果賠錢了,等同融資可用的金額變少了,操作必然轉趨保守,這相當符合我『連贏要衝,連輸要縮』的操作原則。
34、當很難找到會漲的股票時,此時大盤可能已經轉弱了,這時就要回收資金,只賣不買,甚至反手做空。
35、所謂『股票連三紅,散戶不請自來』,指的是就算沒有基本面配合,但人氣旺了,股價也可以炒高。
36、『個股周轉率』就是在單位時間內股票換手的次數。在某種程度上,股票周轉率升高,形同流入資金增加,有利於股票的上漲。在我長期觀察經紀商進出表的過程中,有好幾次在空頭市場,一些長期量縮的個股,突然在某些券商出現集中買盤,儘管該買盤在幾天內就反手賣出,股價也隨之拉回,但該股卻在成交活絡後,從此由空翻多。
37、一家上市公司流通在外的籌碼愈少,對股價愈正面。比方說,某家公司出現意料之外的大利空,如果該股籌碼都鎖在長線投資者手上,他們就不急於對消息立刻做出回應,而且市場上沒有券可以放空,消息就不會完全反映在股價上。
38、我問廖老師:「怎麼知道在崩盤前先走一步呢?」他說:「在民國78年10月時,每支股票都爆量大漲過,而且好像都已經漲不上去了。」我回家研究了線形,發現在民國77年時,指數在九個月內,從2300點漲了6000多點,單周成交量從1千億擴增到3千億。但在民國78年10月,指數只不過再漲了1千多點,卻是7千億的周量,意即原本安定的長線籌碼已大筆出籠,準備崩跌。而在崩跌後,民國81年底,周成交量一路壓縮到500億以下,感覺股價也跌不下去了,這或許是廖老師要進場的原因。
39、原則上,我不怕量能急速萎縮,尤其是在股價大跌後,我怕的是量能擴增太快,尤其在股價大漲後。多頭行情時,大量之後還要更大量,量價一波比一波高,然而總有一次最大量後不會再有大量。所以如果我們深信『量大非頭』,很可能在量能無法進一步推升股價時被套牢,尤其當出現近期最大量而股價長黑時。但如民國96年7月26日,大盤在急漲四千點後,爆出3220億元的巨量,收200多點的長黑,當時媒體大多解讀為『量大非頭』,但事後卻證明是『量大回頭』。
40、我判斷頭部量的方式還要參考價格的變動。如果大盤或個股在急漲爆量而當日價大跌,我會減碼,如果之後量能和股價同步走低,我會持續減碼。
41、我很難知道公司派或主力倒底怎麼想,但只要從技術線形我就能判斷多空,也因此,我變得愈來愈不重視基本面,更不重視總體面的變動,更何況,基本面和總體面的事,我們總是事後才知道。
42、股價並不是單獨由價值決定的。一支股票暴漲的前後,其內涵可能並沒有改變,變的是市場的人氣。
43、只管線形,不必管外資買賣超。
44、我基本相信『技術面已涵蓋了基本面』的觀點,但我還是會注意市場消息。由於漲停板的限制,使得消息有時無法完全反映在當天的股價,至少,消息面可以協助我,避免買進突發利空的股票,或是賣出突發利多的股票。
45、我不看那些「公司內部指出……」「法人預估……」「權威人士透露……」等沒有具名的報導,我甚至不看具名的市場人士的看法,但我會重視官方公布的營運狀況。
46、影響股票漲跌的關鍵因素是盈餘,而且永遠都是。盈餘的領先指標除了營收外,某些產業的產能或庫存的消長,也扮演了關鍵角色。
47、我喜歡買進董監持股比率高且董監持股比率突然增加的公司,也會買進董監持股比率低但有經營權爭奪題材的公司,但不管是否有賺,我會在股票喪失投票權利的過戶基準日前出脫。
48、在我踩到因大股東掏空而迅速下跌的地雷股『訊碟』後,我變得不太注意股價淨值比。
49、我不碰公司派形象差的股票,不碰大股東藉著買賣房地產、發行ECB、GDR、辦理私募或藉由分割子公司等名目,以不當條件自肥的公司,也不碰藉由辦理現金增資、召開股東會軋空炒作、財報不只一次揭露不實的公司。我也不喜歡市場作手介入經營的股票。也會避開董監事支領酬勞比率偏高或公司賠錢仍領巨額酬勞的董監事的上市公司。
50、在市場極度樂觀的『利空』,或市場極度悲觀的『利多』,才最真實有用。市場極度樂觀時,那些因雞犬升天而因利空下跌的股票,正是放空的好時機,同理,在市場極度悲觀而因利多上漲的股票,正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51、基本面不是不重要,而是我們很難比別人知道更多,它可能有我們不知道的重大變化,所以我們很難界定股價是否漲過頭或跌過頭。何況,超漲或超跌原本就是市場的常態,若太重視基本面,反而失去了隨市場進展來應變的靈活。
52、很多人都懂技術指標,但只有少數人能勝出。勝出者不是知道很多技術面的操作卻見樹不見林,而是能把檢驗出的重要原則系統化,並見微知著的人。
53、曾有朋友問我「如果每個投資人都很懂技術分析,那還賺得到錢嗎?」我承認這會讓賺錢的難度提高,但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一般人對技術分析沒那麼有信心,也不勤於看線,再者,「基本面很重要」的觀念深入人心,即使他們懂技術分析,也常要等到基本面明朗才會下手,以致失去了先機。
54、《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美元》的作者尼古拉期 達瓦斯提到,他曾被『賺了就跑,你不會破產』這句市場老話打動,但在實際操作後,他發現『賺了就跑,你不只不會發財,還有可能破產。』他在書中多次提到,沒有理由賣掉一支正在上漲的股票。
55、達瓦斯在股價向上突破原來箱形的上限時買進,隨即將停損點設在原來箱形上限下一檔的位置,他並將停損點隨股價的上漲而等比例的提高,並將停損點保持在相當的距離外,以免在股價小回檔時被洗掉。直到新箱形的上限和下限確立後,他通常將停損點改設在新箱形下限下一檔位置,因為跌破這位置後,比較能確定跌勢將持續下去。
56、最令人佩服的是,有好幾次他的股票被停損後,股價旋即又盤升回到原來較高的股票箱,他還是會考慮用更高的價錢把它們買回來,他認為這雖提高了一點成本,但比起萬一股票慘跌的損失,實在微不足道。
57、通常整理期間拉得太長,套牢籌碼愈積愈多,上檔反壓愈大,反轉的可能性就愈大。
58、壓力和支撐的強度取決於以下三點:
1、支撐區與壓力區的成交量愈大,支撐或壓力的強度愈強。
2、交易區間的價格波動愈寬,所構築的壓力或支撐愈大。
3、交易區間涵蓋的期間愈長或折返次數愈多,支撐和壓力也愈強。
59、六個判斷真假突破的原則:
1、向上突破要得到大成交量的確認,但向下突破時不需要。
2、有效的突破,其技術指標會顯示相同方向的新高或新低,如果價格和技術指標之間出現背離,則往往是假突破。
3、個股中線漲勢剛形成的創新高,追高相對安全。
4、大盤中線趨勢往上時,個股向上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
5、愈早領先大盤向上突破同期反壓的個股,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
6、個股突破反壓的氣勢愈強勁,向上有效突破的機會愈大。例如,一開盤就跳空突破反壓,或突破反壓時上升角度變陡,或指標轉強。
60、我在股市化繁為簡的二大步驟:1、以技術分析取代基本分析。2、放棄箱形整理中的差價,只抓大波動來操作,我會在股價突破股票箱後才積極進出。
61、雖然有的書上指出,股價若能向上突破箱形上限且站穩三天,就確認是有效突破,可等拉回時買進。但我的經驗中,強勢股常一去不回頭,所以我們應該在股價一向上突破就買進。
62、我很少在股價向上突破後拉回,拉近原箱形上限時加碼,這時我反而思考,萬一股價跌破這個上限時是否要減碼。
63、技術分析最重要的二件事:趨勢 + 氣勢。有時,氣勢是趨勢的預告,可以提前指引我們進場。例如,在低檔連拉二支漲停板,是漲勢的強烈預告。又例如,股價在低檔向上突破60日線等重大反壓,是以跳空、漲停板或長紅強勢突破,趨勢更有可能翻多。
64、60日均線的重要性超過其它均線加起來的總和。事實上,技術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短中期的市場心理,很難預測長期,所以,代表中線趨勢的60日線,就遠比代表長線趨勢的240日線重要,當股價在低檔向上突破60日線,我們就可買進。
65、我發現,均線只要三、四條就夠了,以重要性而言,依序為60日線、240日線、120日線。
66、我不看比240日線還長的均線,我尤其覺得,10年線的威力被媒體過度誇大了。我也很少看對價格反應太過敏感的短天期均線,如5日線、10日線、20日線,只有在判斷短、中、長期均線的大黃金交叉時,我才會注意10日線。此外,我用短期高低點來取代短期均線,如果股價向上突破短期高點,短線轉強。
67、如果10日、60日、120日、240日均線有半數以上從原本在低檔糾結,而有往上散開的跡象,尤其當60日線的角度已處於上升狀態,更應該勇於加碼,因為這表示整理的時間已經很足夠,均線的大黃金交叉呼之欲出,波段漲勢可期。
68、然而,60日均線僅適用於趨勢明確的行情,當市場處於橫向的交易區間時,可能會造成錯誤的買進訊號。
69、鎖定以漲停升破60日線的個股。我喜歡買進在低檔出現第一根漲停板的股票,尤其是領先其他股票漲停的個股。如果該股在低檔接連拉出第二根漲停板,或在二根漲停中間夾著極少數小紅或小黑的日K線,那更好,因為這是主力作多的強烈訊號。
70、我發現,之前並未大漲過的股票,如果能接連以長紅或漲停板急拉個三成的漲幅,有時會漲個1-2倍。
71、股價大漲後,在日K線出現幾根小黑時要考慮減碼,因此時已離波段高點已有些差距,有做頭疑慮。此外,若股價大漲後,第一根長黑或留下長上影線、出現跌停板,甚至是在近日內出現第二根長黑時,更要考慮減碼,因此時做頭的嫌疑更大了。
72、股本小、浮額少,是主力喜歡拉抬的類型。
73、股市是個「贏家幾乎全拿」的極端世界。如果套用80/20法則,在股市賺錢的投資人中,20%拿走了市場裡80%的錢。而在這20%的贏家中,4%的人賺走了市場裡的64%的錢(第二次80/20 → 0.2×0.2 = 0.04        0.8×0.8 = 0.64)。而在這4%中,就是千分之八的人賺走了市場的51.2%(第三次80/20 → 0.04×0.2 = 0.008        0.64×0.8 = 0.512),也就是大約1%的人賺走了超過市場整體利潤的一半。
74、承上,不只是利潤的分配,股市中好用的技術指標也有高度集中性,光是60日線和線形上的高低點,就幫我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而且這二個核心指標對我的貢獻度,與日俱增。
75、我入行以來所學到的第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當飆股出現第一根長黑時,應考慮減碼。
76、個股在大漲一段後,盤中出現大跌,即使當天股價拉上去,也是危險訊號,尤其當大盤已自最高點拉回一段時,這可能是主力為了避免引起投資人恐慌而刻意作價,一旦隔天看不到高價,更可以確認股價已經轉弱。
77、通常,在股價大漲後第一次拉回,往往不會一下子跌破60日線,因為這時60日線的角度還很陡,具強勁支撐。但根據經驗,股價一再測試某支撐,則該支撐跌破的機率很高。
78、台股有個經驗法則:鴻海跌停,台股底部不遠。這是因為當連鴻海的績優股都不計價殺出,則表示大盤賣壓已宣洩得差不多。
79、漲勢接近尾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漲勢急遽加速,但是激情不會持久。
80、如果我們找得出股價漲跌的規律性,在有把握時買愈多,那這就不是賭博,而是賭機率,玩久必贏。
81、均線中對我幫助最大的是60日線,我常在指數跌破60日線就先行減碼,等到指數站不回60日線且60日線下彎時再加碼賣出。
82、指數跌破60日線減碼多少的關鍵,在於預期下檔跌幅有多深,這必須根據前一波的漲幅有多大,前一波漲了3000點後跌破60日線,比前一波漲了1000點後跌破60日線,我們要更小心。
83、大多頭結束前,通常還有反彈波。通常指數大漲後拉回跌破60日線,並不會直接探底,而是至少再攻一波,讓投資人喪失戒心,以為股市不會走空頭,然後才會大跌。
84、通常指數在大跌後反彈,並不會直接上攻,而是至少再殺一波,把投資人磨得受不了,才會大漲。
85、股票要做得好,我們的賭性不能太強,但也不能太少,重點是賭性要用在勝算高的地方。我們要用頭腦想,但也不能想太多,我們不要等到很有把握時才出手,只要覺得合理就可以出手,這樣才會多出手,也會提高命中率。
86、在跌勢中要等到大盤出現長紅再考慮進場,因為指數比較不容易再破底。通常,在低檔區出現的初步買進訊號,還包括日K線出現長下影線或十字線,或日K線連續開低走高收小紅,或連續出現下影線。此外,在大跌後日K線出現長黑、長上影線或跳空而下,但隔天卻沒什麼低價,常是底部訊號。
87、通常我把暫時用不著的資金去買附買回公債,等到買了股票後再解約。
88、我真正大買的時機,是等指數跌深後,向上突破60日線,而且最好是60日線的角度已經快止跌翻揚。
89、做股票最錯誤的觀念是,在漲勢形成後,想等待股價拉回60日線後再買,但真正強勢的個股不太會回頭。
90、在股市這個極端的世界,我們在某一小段時間內的獲利,有可能超越之前好幾年的總獲利,所以,真正關鍵的是超漲時的大贏,而不是大盤的平均報酬率。
91、如果握有相當數量的冷門股,我會趁著成交量熱絡而價格看來已漲得差不多時就賣,以免等到股票做頭後,成交量萎縮而賣不掉。
92、在股市最大的自由就是,當我們對後市很有把握時,可以大進或大出。而當我們對後市沒有什麼把握時,可以小量進出藉由多空對作來維持手感。
93、在漲勢中,買上升角度較陡的強勢股。我奉行『漲時重勢』的原則,在大盤趨勢向上時,加碼強勢股。我有時會買進上升趨勢線的角度由平緩轉陡的轉強股。
94、我一天看不完全部股票,會分幾天完成,在漲勢中我尤其會把即將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記錄下來,並隨時追蹤。
95、投機者不管股價已漲了多少、本益比有多高。
96、民國79年,指數自12682大跌1萬點,也不是直線的跌破萬點,而是在觸頂後盤跌了五周,才加速大跌。
97、做股票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很可能要好幾年才等到一次大行情,這時,如果不敢擴張信用,絕對不符合經濟效益。
98、絕大多數的大利空,都不會在股價漲到最高點時爆發,而是在發布之前,有關人士會在檯面下運作,於是技術面便領先下跌。例如,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在倒閉前,會四處討救兵,會售股求現,這就會造成技術面的變化,接著有愈來愈多的人驚覺到有些事很不對勁,而加入賣出行列。
99、融資額度可以備而不用,但做融資一定要成為我們的選項之一,尤其當我們的資金不多時,可運用資金的空間大了,自由度增加,更容易操作。
100、懂得操作後,我發現股市中意外情況發生的機率,比我還是新手時所想像的低很多。
101、股票族最大的矛盾就是不敢玩太大,卻在股票漲上來後怪自己買太少。很多人不敢用融資,認為這樣比較保險,但我覺得用了融資,即使破產也並不會比錢很少糟糕太多。
102、贏家在跌勢形成時,先賣股票再說,要是賣錯了,等股價重返60日線再考慮買回來。
103、「漲時重勢」這句話沒有爭議,但我認為「跌時重質」這句話是根據『投資』而非『投機』的觀點。投資客在股票投資價值浮現時不會賣股票,而投機客在跌勢形成時先賣股價再,包括績優股與強勢股。
104、頭部快形成時,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美股的本益比比台股高很多」。其實在指數大漲後,操作變得愈來愈難,常意味著大盤漲勢已到了尾聲。尤其是當天指數一度大漲,收盤卻是大跌,投資人從大賺到大賠,更常是氣勢變弱的轉折點。
105、為了避免因為沒賣到最高檔而耿耿於懷,影響了操作的節奏,在大盤大漲後,當日K線可能出現第一根長黑或長上影線時,無論如何我都會減碼一些。
106、線形上的弱勢股包括:跌幅較大的股票、下降趨勢線角度較陡的股票、率先跌破同期低點或同期支撐(如60日線)的股票,或大盤反彈時漲幅較小,甚至逆勢下跌的股票。
107、經過重大轉折後,主流股經常重新洗牌,每一波行情都有新的主角,在跌勢中,不如先抽回現金,再伺機轉進強勢股。而曾大漲過的股票通常籌碼已亂,多頭若硬要再度拉抬,需花上好幾倍的力氣,不如另尋久被遺忘、籌碼穩定且題材應景的標的。
108、多頭走勢時,支撐就是撐,反壓不是壓。
109、一般人每年進出股票的次數屈指可數,在應該殺股票時,身手已經生鏽而動彈不得。所以,即使在行情不好時,我們也要小量進出來培養手感,讓下單像吃飯、喝水那般自然。
110、有時,指數突然暴跌600點並跌破60日線,反彈的幅度連跌幅的一半都不到,指數也站不穩60日線,但大家對原先的多頭行情依然戀戀難捨,一片看好之際,股價卻又總是破底。
111、賣股票最重要的理由:股價開始下跌了。萬事起頭難,先起個頭賣出一些,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股賣股的「拉力」,然後會愈賣愈順手。
112、我發現在股市,最令人焦躁不安的不是「已經賠多少」,而是「還要賠多少」。如果沒有認賠,錯誤的感覺會如影隨形纏著我,但如果認賠,我如釋重負,隔天就忘了虧損這件事。
113、每次大跌,當我分批出貨,我把以往「還持有多少股票」的思惟,變成比較正面的「已抽回多少資金」。人的心理很奇怪,在跌勢中少賠很多錢的心情,甚至比在漲勢中少賺很多錢時好很多。
114、由台股歷史的大盤漲跌,可以歸納出三點。1、之前漲得愈多,回跌時也跌得愈多,之前跌得愈多,回升時也漲得愈多。2、相對於漲勢的時間很長,跌勢的時間顯得比較短。3、指數的波段低點愈來愈高,波段高點愈來愈低。 


來源

0 意見:

張貼留言

標籤

總網頁瀏覽量

Translate

Popular Posts

Blog Archive